实验室拥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合理的团队,实验室现有50人,教授4人,博士18人,6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贵州省省管专家1名、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百”人选1人,贵州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24名。
教授
陈永正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博生导师,现任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发展规划处处长,贵州省生物催化与手性药物合成重点实验室主任。 本科:贵州大学(2003年),中国 博士: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08),中国科学院,中国 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2008-2010), 新加坡 研究领域:生物酶的筛选、发现和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探索化学药物的绿色制造和环境友好合成技术 |
韩文勇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制药工程教研室主任 电子邮件: hanwy@zmu.edu.cn;hanwy@126.com
本科:西安工程大学(2007年),中国 硕士: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中国 博士: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13), 中国 博士后: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2013.09-2014.08), 美国 研究领域:过渡金属催化的串联反应及其在杂环类药物活性分子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不对称催化与合成及其在手性含氟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
崔保东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子邮件: cuibd@zmu.edu.cn 本科:泰山学院 (2009),中国 博士: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14) 中国 研究领域:生物催化的新反应与化学原理驱动的生物催化合成 |
张磊 
|
职位: 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科:中国药科大学(2008),中国 博士:中国药科大学(2013) 中国 研究领域:天然产物修饰改造与活性研究,以及生物催化反应研究 |
刘小卒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件: xzliu@zmu.edu.cn 本科:中国农业大学(2006年),中国 博士:北京大学(2012),中国 博士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2016), 美国 研究领域:活性天然产物全合成、合成方法学研究和药物绿色合成工艺研究 |
副教授
万南微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绿色医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
电子邮件: nanweiwan@zmu.edu.cn 本科:安徽科技大学 (2010),中国 博士:浙江工业大学 (2016), 中国 研究领域: 生物催化制药技术的开发及其产业化应用 |
贺春阳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科:兰州大学(2006), 中国 博士:东华大学(2015), 中国 研究领域:药物化学和有机氟化学 |
张世明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电邮:smzhang@zmu.edu.cn 本科:上海电力大学(2010), 中国 硕士:上海电力大学(2013), 中国 博士:浙江大学(2016), 中国 博士后:浙江大学(2016-2017),中国 研究领域:(1)生物催化和酶固定化;(2)光-酶协同催化不对称合成 |
刘培均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件: pjliu@zmu.edu.cn 本科: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中国 博士: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2012),中国科学院, 中国 博士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2016), 美国 研究领域:天然药物的合成、结构优化和方法创新 |
周晓建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电子邮件: zhouxj_chem@126.com 本科: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 中国 硕士:遵义医科大学(2016), 中国 博士:中国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1 9) 研究领域:生物催化与手性药物合成 |
王中强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电子邮件: zqwang@zmu.edu.cn 本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中国 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2017年),澳大利亚 研究领域:(1)使用非蛋白氨基酸研发抗生素;(2)羟基化反应的生物催化方法 |
白玫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电子邮件: baimei1214@sina.cn 本科:沈阳医科大学(2009),中国 硕士:沈阳医药大学(2012),中国 博士 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2016),中国 研究领域:手性药物的合成 |
陈夏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电子邮件:druyd_xx@163.com 本科:中国医药大学(2012年),中国 博士:中国医药大学(2018),中国 研究领域:药物分子的设计与区域选择性的有机合成技术 |
杜雷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电子邮件: leidu@zmu.edu.cn 本科:中国医药大学(2012年),中国 博士:中国医药大学(2018),中国 研究领域:设计和合成含有螺旋体毒素的抗肿瘤药物 |
姚秋丽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科:武汉大学(2008), 中国 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013), 中国 博士后: 加拿大McGill大学(2016-2017),加拿大 研究领域:(1)生物催化和酶固定化;(2)光-酶协同催化不对称合成 |
牟学清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电子邮件: mouxq@zmu.edu.cn 本科:中国药科大学(2013年),中国 硕士:兰州大学(2016年),中国 博士:南开大学(2019),中国 研究领域:自由基介导的生物活性分子的合成及其相关方法学研究 |
赵亮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科:兰州大学(2005年),中国 硕士:兰州大学(2010年),中国 博士:兰州大学(2014),中国 研究领域:含氟有机小分子的合成构建及活性研究,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 |
张韵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本科:中国药科大学(2010年),中国 硕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2013年),中国 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中国 研究领域:模拟P450酶的催化反应及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
实验师
秦磊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 实验师 电子邮件: Lqin@zmu.edu.cn 本科:湖北民祖大学(2014), 中国 硕士:遵义医科大学(2017), 中国 博士:在读 研究领域:(1)生物催化和手性合成;(2)酶工程 |
单静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 实验师 电子邮件: sj@zmu.edu.cn 本科:遵义医科大学(20 14),中国 硕士:遵义医科大学(2017),中国 研究领域:生物催化和手性药物合成 |
邓国忠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 实验师 电子邮件:denggz@zmu.edu.cn 本科:新乡医科大学 (2015), 中国 硕士:遵义医科大学(2018 ), 中国 研究领域:酶工程和生物催化 |
王慧慧 
|
职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 实验师 电子邮件: huihuiwang@zmu.edu.cn 安徽科技大学(20 10),中国 安徽工业大学(2013),中国 研究领域:卤素脱卤素脱卤素酶和细胞色素P450单氧酶的生物催化,用于绿色和可持续化学品和药品的制造 |